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豬肉價格走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本市金融部門多舉措保障農戶養殖生豬的積極性,保障市場貨源充足。
記者昨日從天津銀保監局獲悉,本市積極推動保險公司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農產品水稻和生豬承保覆蓋率已達90%,涉農險種從初期的6個逐步增加到19個,建立與市場聯動的保險金額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小麥、水稻、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額,不斷完善涉農保險保障功能。
豬肉價格的穩定與否關系到居民生活成本的高低。天津銀保監局按照中國銀保監會的部署,鼓勵并支持保險機構利用保險功能參與生豬風險保障工作,對生豬生產盡量擴大保險覆蓋面。同時該局還推動保險公司不斷增加農業保險險種,從初期的能繁母豬、玉米等6個險種逐步增加到包括奶牛、棉花等19個險種,并結合本市農業生產特色,研究推出具有地方優勢的漢沽玫瑰香葡萄、蛋雞養殖保險等地區特色險種。
本市還建立與市場聯動的保險金額調整機制,將小麥、水稻的保額由每畝300元提高至每畝500元,能繁母豬保額從10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豬保額從700元增加至800元,使農險更加貼近農業生產實際需求。此外,本市還將保險機制與期貨市場相結合,推出玉米價格、雞蛋價格“保險+期貨”產品。今年前三季度本市保險公司累計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160億元,同比增長36.3%。
除了保險方式,本市還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惠農貸”業務提振養殖產業,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實現農戶經營養殖貸款的線上申請,銀行與涉農核心龍頭企業共同搜集下游農戶的經營養殖數據進行風險控制,有效解決了養殖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問題。借鑒供應鏈融資模式,開發“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信貸產品,有效支持了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天津銀保監局積極引導銀行業保險業持續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三農”金融服務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本市中資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024.93億元,比年初增長2.01%;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41.28億元,比年初增長17.32%,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67個百分點。(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