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月12日電 (記者 張強)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12日在合肥開幕,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2019年安徽省糧食總產逾810億斤,實現“十六連豐”。
安徽是中國的農業大省,也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李國英說,面對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冬連旱,2019年安徽制定實施有效措施,確保了城鄉居民飲水安全、規模養殖場供水安全、冬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適時播種,最大限度降低了旱災損失和影響。
根據《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安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稻魚綜合種養157萬畝,新培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統稱)”農產品1390個。新增高標準農田380.8萬畝。新增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個、產值超50億元農產品加工園區5個。農村產品上行網絡銷售額536億元,增長31.7%。
同時,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達93.7%、實現分紅的村村均累計分紅40.9萬元。實施“三變”改革的村達52.8%、參改農戶戶均增收1100元。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812個,改造農村危房5.01萬戶,建成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2.5萬公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8.2%。
展望2020年,李國英介紹,安徽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其中,建成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1.1萬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5%、完成32萬戶以上衛生廁所改造、生活拉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0%以上、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700個以上。
同時,新建高標準農田380萬畝,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1000個以上,新增產值超50億元農產品加工園區3個、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10家;培育農村產品上行超千萬元的電商經營主體100家以上;秸稈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超過90%和80%;新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50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訓基地1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