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3月16日電(記者 李貴剛)作為產糧大省,河南連續五年糧食總產糧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作為人口大省,河南五年讓577萬農村貧困人口摘掉了脫貧的帽子。
16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暨河南經濟形勢分析新聞發布,對外發布了上述信息。
《河南經濟藍皮書》是河南省統計局編撰的年度智庫產品,從1998年起至今已連續出版20年。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由主報告、分析預測篇和專題研究篇三部分組成。
眾所周知,河南是中國產糧大省,近年來該省糧食總產量占中國的十分之一強,小麥產量占中國的四分之一強,解決了當地超1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原糧倉”可謂名不虛傳。
根據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以來,河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2015年還跨越1200億斤大關。
河南省統計局副局長趙德友通報稱,2107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194億斤。其中,河南夏糧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2017年夏糧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對全國夏糧增產的貢獻率達58.8%。
按照《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要求河南到2020年增產155億斤糧食,至此,河南的任務已經提前5年實現。
有糧民心安,連續五年的糧食穩產,也讓河南的農村貧困人口也跟著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7年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萬元提高到2萬元;2013年至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72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9萬人。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2017年,“國家級貧困縣”河南蘭考縣和滑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退出貧困縣,率先宣布“摘帽”。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發源地,滑縣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有“豫北糧倉”之稱。
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顯示,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體系》監測顯示,2016年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86.3%。
不過,2018年《河南經濟藍皮書》分析顯示,河南農業經濟發展依然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根據河南省地調隊對40個縣600個農戶抽樣調查,2017年河南全省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的畝均生產收益分別為440.7元、174.3元,明顯低于外出務工收入,不利于激發農民投入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